2006.07.24  中國時報
黃秀慧/特稿

承辦單位易主的「海洋音樂祭」,
今年夏天依舊在福隆海邊用搖滾樂吶喊青春,貢寮再度人山人海,
滿7歲的海洋音樂祭,樹立從主流文化逃逸的在地音樂特質,不過這一路走來,
也衍伸出商業贊助、演出團體屬性、福隆沙灘流失、地方發展、
對音樂文化產業影響等不同面向的問題。

只是年年歡樂過後,貢寮光環再度消褪,獨立創作依舊艱辛,
海洋音樂祭提供的只是一場享樂的嘉年華會,屬於年輕人的派對。

只見享樂欠環保

享樂只是海洋音樂祭的附加價值,絕不是存在意義,
主辦單位最愛以海洋音樂祭比美日本富士音樂節,學到了皮毛,
卻忽略搖滾樂重要的人文精神。貢寮人關心的核四議題,
從來不是歌頌美麗海洋的海洋祭宣傳主軸,但因核四重建碼頭阻隔漂沙回流,
破壞洋流循環補沙機制,已導致綿延近4公里的東北角沙灘倒退,海岸線破碎不堪。

時間倒回2000年海洋祭首唱時,彩虹橋下還能見到綿延沙灘,樂手唱完就坐在橋下納涼,
但2002年重回現場,彩虹橋變成斷頭橋,此後每年都得從鹽寮等地「刮沙」回填,
以應付弄潮和音樂祭歌迷的需求。

反觀2004年日本新潟地區大地震造成嚴重災情,在當地舉辦的富士音樂祭團隊,
不但第一時間規畫協助災民的相關義演,還透過網站為樂迷追蹤災情及所需援助,
成為支援新潟災區重要的民間組織及青年團隊之一。

不只富士音樂祭,英國瑞汀音樂節、丹麥音樂祭都對人權、環保等公共議題有相當支持,
更別提美國胡士托音樂節,更是反戰氣氛中誕生的經典音樂祭。

而今年,不見了的不只是海灘,還有往年的獨立音樂廠牌設攤、設計風格獨具的周邊商品,
以及海洋音樂影展。這些濃濃的音樂氣氛都是海洋音樂祭的傳統,無法被保留,問題出在哪裡?

條約牽制音樂祭

曾出版「搖滾夢土.青春海岸─海洋音樂祭回想曲」的翁嘉銘覺得,
問題出在海洋音樂祭的定位。「台北縣政府主辦的海洋音樂祭是一大創舉,
不過官方色彩一直是海洋音樂祭受批判、質疑的主因。」

而曾經擔任3屆獨立音樂大賞評審的葉雲平說,他很早就建議為音樂祭成立獨立民間基金會,
他說:「公開招標,遲早會發生承辦單位易主的問題,只有成立中立的基金會,
才可以免去每年招標、承辦單位易主,活動精神無法延續的問題。」

搖滾樂的存在不為耍酷,而是帶著理想色彩的獨立思考,
海洋音樂祭鼓勵獨立創作,卻被官方條約綁手綁腳。

海洋音樂祭要向國際發聲,還是成為觀光的啦啦隊?
值得口口聲聲強調自己是主辦單位的台北縣政府深思,
因為海迷都不希望,嘉年華會過後,海洋只能懷念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m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